首页>> 技术指导      字体
猪苓栽培报告
发布日期:2012-02-21 15:14:58 来源: 点击次数:0

 

猪苓规范化栽培论证报告

目    录

 


第1章  总  论..................................................... 1

1.1  申请项目概述.................................................. 1

1.1.1  项目所处的技术领域.......................................... 1

1.1.2  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1

1.1.3  项目创新点.................................................. 2

1.1.4  项目的技术水平.............................................. 2

1.1.5  项目的用途及应用范围........................................ 2

1.1.6  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3

1.1.7  目前的进展情况.............................................. 4

1.1.8  申请创新专项资金的必要性.................................... 5

1.1.9  本单位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5

1.2  计划目标...................................................... 8

1.2.1  总体目标.................................................... 8

1.2.2  经济目标.................................................... 8

1.2.3  质量技术指标................................................ 9

1.2.4  阶段目标.................................................... 9

第2章  申请单位情况.............................................. 11

2.1  基本情况..................................................... 11

2.2  人员及开发能力............................................... 12

2.2.1  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简介................................. 12

2.2.2  生产负责人简介............................................. 13

2.2.3  公司人员基本情况........................................... 13

2.2.4  项目组组成人员............................................. 13

2.2.5  主持和参与过的研究课题..................................... 14

2.2.6  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14

2.3  上年度单位财务状况........................................... 15

2.4  管理情况..................................................... 15

第3章  项目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17

3.1  技术创新性................................................... 17

3.1.1  项目的基本原理............................................. 17

3.1.2  关键技术................................................... 17

3.1.3  技术路线................................................... 18

3.1.4  项目创新点................................................. 18

3.1.5  项目的技术来源............................................. 19

3.1.6  合作单位情况............................................... 19

3.1.7  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 20

3.2  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22

3.2.1  项目进展情况............................................... 22

3.2.2  技术成熟程度............................................... 24

3.2.3  技术成果鉴定(或验收)情况................................. 24

3.2.4  产品的技术检测............................................. 24

3.2.5  产品在小试、中试或生产条件下进行试验情况................... 25

3.2.6  技术安全性................................................. 25

第4章  市场调查与竞争力分析...................................... 26

4.1  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 26

4.1.1  产品的主要用途............................................. 26

4.1.2  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 26

4.1.3  未来市场预测............................................... 27

4.2  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情况和主产区生产情况..................... 27

4.3  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28

第5章  实施方案.................................................. 30

5.1  开发计划..................................................... 30

5.1.1  规范化栽培基地建设......................................... 30

5.1.2  建设猪苓初加工生产线....................................... 30

5.1.3  质量检测实验室建立......................................... 30

5.2  技术方案..................................................... 31

5.2.1  猪苓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路线............................. 31

5.2.2  猪苓初加工生产技术路线..................................... 31

5.3  生产方案..................................................... 31

5.3.1  土建建设方案............................................... 31

5.3.2  原料供应方案............................................... 33

5.3.3  燃料供应方案............................................... 33

5.3.4  生产场地选择,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 34

5.4  营销方案..................................................... 34

5.5  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 35

第6章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36

6.1  投资预算..................................................... 36

6.2  新增资金的筹措............................................... 37

6.3  资金使用计划................................................. 37

第7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9

7.1  基础数据确定................................................. 39

7.2  财务测算..................................................... 40

7.3  财务评价..................................................... 41

7.4  社会效益分析................................................. 42

第8章  风险分析.................................................. 45

8.1  技术风险..................................................... 45

8.2  市场风险..................................................... 45

8.3  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 46

第9章  可行性报告编制说明.......................................... 46

9.1  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及负责人基本情况说明....................... 47

9.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者基本情况................................. 48

第10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论证意见............................. 49


第1章  总  论

1.1  申请项目概述

1.1.1  项目所处的技术领域

    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应用及初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属于农业种植领域。本项目通过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成熟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在适生区进行应用、推广以提高猪苓整体种植水平,缓解生态压力并为农民提供增收途径。

    猪苓[Grifold umbellate(Pers.ex Fr)Pilat]又称猪屎苓、地乌桃、猪灵芝,属多孔菌科、多孔菌属。商品猪苓为其干燥菌核,是我国常用的菌类药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猪苓具有利尿、抗肿瘤、提高免疫力、保肝、抗菌等功效,随着其功效研究的不断深入,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猪苓的生长需要形成猪苓-蜜环菌-栎、枫等植物三者共同体,生长条件针对性强,市场需求长期依靠采挖野生资源,猪苓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和药材、陕西省濒危中药材之一。

1.1.3  项目创新点

    (1)将《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科技成果进行生产转化,示范推广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

    (2)以“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立猪苓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通过辐射作用带动产业发展;

    (3)建立猪苓初加工生产线,实现猪苓的产地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实验室检测监控猪苓生产,确保商品猪苓质量。

1.1.4  项目的技术水平

    公司拥有自己的科研队伍并长期从事猪苓的栽培、加工技术研究。通过多年的尝试与总结,形成了系统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并在全县布点栽培成功。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为《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重要研究内容,该研究已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作为编制单位起草的《猪苓栽培技术规程》经审定亦被批准为陕西省地方标准。此外公司参与的《液体发酵生产猪苓菌种(菌核)的研究》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项目负责人殷书学还为《猪苓天麻高产栽培技术》一书主编之一。因此该项目的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

1.1.5  项目的用途及应用范围

    秦巴山区气候及土壤条件适宜多种珍稀药材的生长,是猪苓最佳适生区,也是全国主产区。

    该项目将先进的技术成果进行生产转化,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特点及掌握的猪苓栽培核心技术,通过基地规范化生产示范作用及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改变农户的种植观念,指导、带动农民按规范化栽培技术生产,同时建立猪苓初加工生产线,实现产地加工,解决种源不可靠、技术不稳定、信息不及时、渠道不畅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猪苓行业的发展。

1.1.6  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1)缓解生态压力、实现友好发展

    商品猪苓长期来源于野生资源的采挖,供应缺口大。将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可以缓解生态压力、利于资源保护,同时还可为市场提供优质猪苓商品,改掠夺式发展为友好发展。

(2)促进调整产业结构

该项目实施地留坝属于山区县,日照少,有效积温低,粮食生产产量低、不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但留坝夏季雨热同步,春秋气温凉爽,适宜多种珍稀药材的生长。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带动农民从事收益更高的中药种植业,促进中高山区一村一品建设,实现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猪苓供需矛盾巨大,而秦巴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猪苓生长,带动适生区农民主动学技术、搞种植,并为其解决种源、销售等问题,给中高山区农民开辟了增收新途径,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促进中药现代化建设及产业发展

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基地示范、技术培训、产业宣传等措施帮助农民改变种植观念、掌握猪苓高产稳产关键技术,从而提升猪苓种植水平,促进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政策。

1.1.7  目前的进展情况

    公司设有专门从事猪苓研究的机构“留坝县真菌研究所”,有多名长年从事猪苓研究的技术人员,并与陕西理工学院形成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经不断的试验与总结,公司拥有系统的猪苓野生变家种种植技术,经小面积推广验证成熟、可靠,是《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该项研究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在此工作基础上形成的《猪苓栽培技术规程》已被批准为陕西省地方标准。

②资源优势

    秦岭南麓山地垂直差异大,呈现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区内无工业污染,土壤、水质、大气等资源优质,为生产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中药材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汉中成为我国的“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

    猪苓是在一种特殊地理环境下生长的菌类中药材,需要一定的海拔、土壤、降雨量及森林资源条件才能生长,适生区较窄。项目实施地留坝是猪苓的适生区、道地和主要产区,留坝产猪苓形好个大,具有产量高、质地好、猪苓多糖含量高等特点,市场认可度高,竞争力强。

③技术优势

    公司现成立有真菌研究所一个,并与陕西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形成长期科研合作关系,聘请了多名专家、教授作为技术指导;本项目采用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及“猪苓栽培技术规程”分别为陕西省科技二等奖《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项目主要组成部分及陕西省地方标准。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15名,能承担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和组织实施服务。

④工作优势

    项目实施地留坝县适宜于发展中药材产业,县区农民有栽种中药材的历史和习惯,县区内已经形成西洋参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对于发展规范化中药材栽培技术认可度及接受程度高。公司技术部门实施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先进实用、稳定可靠,通过前期示范园的建设已辐射带动部分农民获得收益,项目实施工作基础好。

⑤市场优势

    猪苓因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作用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猪苓多糖注射液等产品销售,市场供不应求。随着研发、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更多的猪苓产品将被研究开发并应用于癌症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因此市场对原药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十分巨大。

  (2)项目实施风险

    本项目所采用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属《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主要研究内容,执行的《猪苓栽培技术规程》经审定批准为陕西省地方标准,技术成熟可靠。根据市场分析,该项目产品猪苓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未来几年猪苓价格呈现稳中有升趋势。因此,本项目不存在技术和市场风险。

(2)带动农户发展猪苓收入

    项目实施后可带动栽培猪苓1亩以上的大户3000户,三年后,可增加项目区乡镇农业产值18750万元,纯收入12750万元,农民户均年纯收入增长14100元左右,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800元。吸纳50余人从事猪苓初加工生产,人均年收入10000-12000元。

    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基地建设,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和产品回收合同,由公司统一提供猪苓良种、菌种等生产资料,并对农户进行集中栽培技术培训,为农户无偿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按照产品回收合同收购鲜猪苓,保证产品质量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并带动项目区农户种植3000亩。

 

第3章  项目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3.1.1  项目的基本原理

    本项目采用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及规范化种植规程均建立在猪苓的繁殖及生长特性基础上。猪苓为无性繁殖,其生长需要通过建立“蜜环菌+猪苓+菌材”三者共生体系。蜜环菌寄生于桦树等根茎或朽木、半朽木上以吸收营养,延生的菌索与猪苓菌核接触并形成“入侵-反入侵”关系。猪苓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于蜜环菌提供的分泌物,同时蜜环菌的入侵激发了菌核的生理活性,可以吸收周围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和部分营养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还可吸收某些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和其它微生物代谢产物。

3.1.2  关键技术

    (1)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

    经公司技术人员多年摸索及尝试,已经形成成熟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该技术遵循猪苓生长规律,适应于留坝当地环境,能达到高产稳产目的,经试验验证成熟稳定。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为《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项目主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已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猪苓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

    猪苓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公司技术人员在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形成的同时,也完成了公司内部的栽培技术规范制定。在参与地方标准起草时将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以使该操作规程可操作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通过实地验证及专家讨论,《猪苓栽培技术规程》已顺利通过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被批准为陕西省地方标准。该规程能保证猪苓生产技术可靠,保证产品质和量。

3.1.3  技术路线

公司猪苓种子基地→农户生产→规范操作     猪苓种子→生产  

选址→示范基地建设→种植管理→采挖、回收猪苓→分级→商品猪苓 

→初加工→质量检验→包装入库→销售

3.1.4  项目创新点

    (1)将《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科技成果进行生产转化,示范推广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缓解野生采挖对生态资源造成的压力,提升猪苓种植水平,提高商品质量。

    (2)以“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为载体,公司为签约农户统一提供猪苓良种、菌种等生产资料,统一提供栽培管理技术服务实现联合共建,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项目区农户建立现代中药栽培观念,主动学习,自愿按照规范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猪苓生产,最终实现猪苓栽培技术规范化、科学化。

    (3)通过建立一条猪苓初加工生产线,实现公司产品能够就地加工,规避短时销售压力,避免霉变、运输成本过高等问题,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流水化作业;通过成立质量检验室实现生产过程可控,药材质量可控,确保留坝猪苓品质,进一步推进猪苓生产现代化。

3.1.5  项目的技术来源

    (1)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

    本项目实施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来源于本公司与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完成的《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项目,是该项目的主要组成内容。目前《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已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猪苓栽培技术规程
    猪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严格遵循陕西省地方标准《猪苓栽培技术规程》建设。本公司是《猪苓栽培技术规程》制定单位之一,并承担该标准相关试验、实验、示范栽培、技术总结工作。
3.1.6  合作单位情况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正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5人,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和结构合理的师资及科研队伍。学院以秦巴山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为主要科研方向,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各类科研项目63项,鉴定成果27项,申请专利19项,获省部级和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7项,技术研究成果转让及技术推广11项。“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中国食蚜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仿生态西洋参保鲜技术”分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学院同时建有陕西省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汉中市GAP工程中心。
3.1.7  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

    猪苓为一种药用真菌,又称猪茯苓、猪屎苓、地乌桃等。猪苓主要是由菌核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菌核生长在土层中,子实体从地下菌核上长出,俗称“猪苓花”、“千层蘑菇”,可食用。菌核作为药用部分,其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早有应用和记载,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淋病、糖尿病、急性肝炎、急性胃炎等疾病。猪苓中提取的猪苓多糖能显著降低肝脏中氧化脂质的含量,有清除自由基损伤的作用,对于延缓组织细胞衰老、保护机体、抗老防衰十分有益。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猪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也不断开发,有关猪苓的研究及人工栽培愈来愈受关注。

    研究表明,猪苓菌核是由菌丝组成的一种休眠体,有白苓、灰苓和黑苓三种存在方式,只要条件合适,一年中除了冬季母苓上随时可以萌发新生白苓。猪苓一般生长在桦树、柞树等根茎附近,腐殖土中带有蜜环菌菌索。蜜环菌附生在朽木、半朽木上,或寄生在活树根上,延生的菌索与猪苓菌核接触,侵入猪苓菌核,猪苓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于蜜环菌提供的分泌物,同时蜜环菌的入侵激发了菌核的生理活性,帮助其吸收周围的一些分泌物和营养成分。猪苓和蜜环菌的关系为一种共生关系。

    大量、无序的采挖野生猪苓使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资源愈来愈少。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科研工作者开始尝试利用蜜环菌菌索伴栽猪苓技术并取得成功,80年代后期,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研究相继开展,并总结出一些经验,该方法在部分地区得到推广肯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猪苓供应短缺的状况。目前,人工栽培猪苓多采用菌核直接栽培方法,即选择外表呈灰褐色、压有弹性、断面菌丝白嫩的鲜苓做种,在适宜林区挖坑,同蜜环菌菌棒一起摆放后覆土,2-3年后即可收获。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然而伴生菌的分类地位尚需进一步确定,利用猪苓纯培养菌种在适宜林地进行栽培尚有一些驯化技术措施需要解决。

    长白山猪苓的生物学特性和形状与陕西、山西等地大有不同,因此该地区的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亦有所不同。根据长白山气候特点采用挖坑播种,将培育好的蜜环菌菌材与猪苓菌核紧密结合后覆土;或者在已采伐后的桦树、柞树等树桩旁(已有蜜环菌菌索丛生)顺着横走的树根挖坑,然后在树根旁摆放种苓后覆树叶、杂草和腐殖土。

    除坑培菌法外,陇南地区还尝试了堆培菌法和窖培菌法。堆培菌菌材在地面进行,能充分吸收光照,生菌快而均;窖培菌培育菌材后还可用来栽培猪苓,成为“固定苗床”,培育菌材留适当部分在原位置不再移动,菌索少受破坏,结合快,成活率高,但是窖小费工,而大窖易感染杂菌。

    除去上述几种主要栽培方式外,部分地区还采用以下种植方式:“蜜环菌种+树棒+苓种”、“蜜环菌种+代用料+苓种”、“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蜜环菌+猪苓菌棒”、“猪苓蜜环菌棒”等。有报道指出,与箱载、树棒打孔点苓等方法比较,菌材伴栽法和菌材接苓栽培法有较高的产量,栽种猪苓前培养蜜环菌菌棒,有利于蜜环菌与猪苓形成共生关系,在同样的生长周期内,蜜环菌为猪苓提供营养物质的时间更长,更易获得高产并能有效节约种植成本。

    影响猪苓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海拔、土质、前茬作物、坡度、气温、菌种及猪苓品种等。猪苓栽好后一般不需特殊管理,只需做好防止人畜践踏、地鼠咬噬、除草保墒、排涝抗旱、松土培土等管理措施即可。   

3.2  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3.2.1  项目进展情况

    (1)科研队伍已建立

    公司长期从事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及加工研究,具有多名专业的中药材栽培技术人员,根据猪苓生长规律,不断对其栽培模式及生产技术进行大胆尝试和总结,已形成成熟、实用性强的栽培技术,可以解决种源、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关键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猪苓的品质与产量。公司设有专门从事猪苓研究的机构“留坝县真菌研究所”,并与陕西理工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技术合作伙伴关系。

    (2)技术获得认可

    通过多年的试验与总结,公司掌握系统的猪苓野生变家种种植技术,经小面积推广验证成熟、可靠,得到了群众和科技部门的肯定。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研究为《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主要组成部分,该项研究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在此工作基础上形成的《猪苓栽培技术规程》已被批准为陕西省地方标准。

    (4)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成立了“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应用及初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成立相应职能机构,由殷书学同志任组长,按照“精干高效、科学管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进行优化调整,通过职能归并、技术重组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决策科学、运行高效、协调有序,以确保该项目能顺利实施。

3.2.2  技术成熟程度

    根据猪苓繁殖特性及生长环境要求摸索出的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通过在基地试验成功后对周边农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及推广,得到农户的肯定。公司除对项目实施地留坝县栽种大户提供菌种、猪苓种子和技术培训、指导外,还对勉县、略阳等周边县猪苓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公司已建有示范园300亩,目的在于生产优质猪苓并将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推广,公司作为共建单位完成的《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被评为陕西省科技二等奖,参与制定的《猪苓栽培技术规程》经示范基地建设实验验证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该规程被批准为陕西省地方标准,已有2000户农户在前期的产业带动下获得收益,辐射带动作用已见成效。

3.2.3  技术成果鉴定(或验收)情况

    本公司与陕西理工学院联合完成的《秦巴山区猪苓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被省科技厅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由我公司承担试验、实验、验证、示范栽培、技术总结工作的《猪苓栽培技术规程》被确定为陕西省地方标准。

    由我公司作为共建单位完成的《液体发酵生产猪苓菌种(菌核)的研究》已顺利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

3.2.4  产品的技术检测

商品猪苓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2010版)中相应规定。

表3.1  商品猪苓检测要求

编号

检测项目

检测指标

检测方法

猪苓

饮片

1

水分,%

14.0

13.0

水分测定法(烘干法)

2

灰分,%

12.0

10.0

总灰分测定法

3

酸不溶性灰分,%

5.0

-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4

麦角甾醇,%

0.07

0.05

高效液相色谱法

 

3.2.5  产品在小试、中试或生产条件下进行试验情况

    公司在生产基地按照试验设计布设要求对猪苓不同种植技术进行了小区试验及对比试验,通过数据统计考察不同种植方式对猪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优选出猪苓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

    在小区试验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以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实验数据真实可靠,与以往种植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公司率先建立猪苓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基地建设完全按照相应的生产规程进行,实现投入产出比为1:4.3,并成功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生产。

3.2.6  技术安全性

    该项目建设不破坏生态,只用阔叶树枝丫、腐殖土、枯枝落叶等作为生产辅料,不需使用化肥农药,纯属无公害、环保型的产业,对空气和周边环境影响小。

 

第4章  市场调查与竞争力分析

4.1.1  产品的主要用途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主要成分含猪苓多聚糖、麦角甾醇、糖类蛋白质等,临床被广泛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病症,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中药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发现猪苓多糖可用于治疗银屑病,各种肿瘤、慢性病毒性肝炎,可作为抗肿瘤辅助药以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化疗药合用,能增强疗效和降低副作用等。猪苓作为新的抗癌药物,其抗癌组分为葡聚糖多糖体,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动增强肿瘤宿主的免疫功能来实现的。国内外对真菌多糖抗肿瘤研究都十分重视,我国从七十年代起对真菌多糖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无论在机理探讨和临床验证方面的工作,均不低于国际上同类真菌多糖研究的水平。猪苓保健品则是通过强化免疫作用的活性,如改善爱滋病症状,以达到防治爱滋病的作用。因此猪苓产品的推广应用及发展潜力较大。

4.1.2  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

    随着猪苓多糖医疗效果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药厂家及科研机构不断尝试猪苓相关产品的研发,开发出多种相关产品,主要剂型为猪苓多糖注射剂,此外还有猪苓粉、猪苓片、复方猪苓多糖胶丸、猪苓多糖口服液、猪苓多糖饮料等,产品市场评价好。猪苓多糖注射剂主要生产厂家有:中国中医研究院实验药厂、长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连云港正大天睛制药公司、湖南郎力夫制药公司等。总体来说生产厂家少、年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原料供应量不足是限制医药企业产品生产的因素之一。

4.1.3  未来市场预测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及现代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猪苓的保健、治疗机理及效果日渐明晰,并得到大众的肯定。中、省、市对中药产业的政策倾斜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我市中药材发展带来巨大契机。

    近几年,国内外医药企业和科研部门广泛开展猪苓多聚糖的药理研究,使得猪苓用量和出口双增,直接拉动了猪苓的需求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猪苓年需求量在6000-8000吨左右,而年产仅1000吨左右,供需矛盾突出。猪苓价格也一路攀升,由90年代的25-30年涨至140元左右。猪苓野生变人工栽培迫在眉睫,猪苓要发展必须标准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由我公司参与完成的地方标准《猪苓栽培技术规程》在国内尚属首次发表,该标准规定了猪苓生产过程中蜜环菌菌材培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方法、病虫害防治、周年生产安排等,适用于猪苓的栽培和管理。

4.3  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猪苓为现代国内外研究的热门中药材,早在我国西汉《神农本草经》中就列为中品,记载主治胲疟,解毒蛊,利水道,久服能轻身耐老。由于近年发现猪苓多糖和水溶葡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良好抗癌作用,开发研制了许多新药,临床用于治疔肺癌、肝癌、小便不利、妇女带下白浊、脚气等多种疾病,用途拓宽,用量大增。

    猪苓-蜜环菌-栎、枫等植物三者共同组成生物界的食物链。目前研究栽培猪苓仅限于仿野生栽培阶段,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猪苓的生长规律、如何激活菌丝生长及孢子繁殖等微观世界和增产技术,但不够完善成熟,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加之猪苓分布狭窄、野生资源匮乏(已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和药材)且采挖困难等原因,造成市场供应缺口巨大。

    猪苓仅在陕西、四川、甘肃等10个省有产,而且限于高山桦、枫、栎林下,分布范围比较窄狭;项目实施地留坝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猪苓生长,且项目区内无工业污染,水质、大气等均符合生产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猪苓的要求,所产猪苓形好、个大,产品销往上海、山东、四川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项目实施地留坝为猪苓的优势产区,也是主要产区,大力推广猪苓规范化生产技术,确保猪苓商品品质,在条件成熟情况下进行猪苓深加工研究,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必将提升汉中猪苓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